安之若命是谁提出的(庄子是个老滑头)

时间:2024-11-19 09:37:36

作为老庄学派的代表,庄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绝对有一套,他的行为准则是什么呢?他在《养生主》里就阐明了,就是“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就是遵循自然的运行规律做为法则,可以保护身体,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奉养亲人,可以尽享天年。

庄子在《人间世》中借他人之口在文章里阐述了他的处世哲学。我总结了几个字:不犟头,不缩头 ,要懂势,顺势 ,趋势。人性是相通的,几千年的处世方式到今天依然有效。

如何做到懂势呢?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我们要顺其自然,审时度势,观察事物的变化,不要因为是上级交办的或者是自己着急而乱了分寸,违背了事物的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庄子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懂得调养自己心性的人,无论外面的环境多么嘈杂、发生的多混乱的事儿,都能沉得住气而不改变自己的心境。懂得有些事可为有些事不可为 服从命运的安排。这就是明白了道的人。

在为人处事过程中,我们在考虑自己名声的同时,更要注重同事和上级的名声。文章中讲道: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意思是古时最著名的两个暴君,一个是夏朝亡国之君夏桀王,杀了大臣关龙逢,一个是商朝亡国之君殷纣王,杀了叔父比干。这两位贤臣之所以被害,是因为他们都努力修身,尽心治国,以臣僚的身份去安抚君王的百姓,惹得君王不高兴而被处死。所以说在工作和为人处事中我们不能沽名钓誉,自是清高。要注重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尤其是你的上级。要不然即使你学历再高,工作水平能力再好,也可能会被孤立起来 ,你的才干和学识就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自己的名声和别人的名声都要顾及到。

如何做到顺势呢?庄子开始讲故事,说在颜阖要请教如何做太子师时,庄子借蓬伯玉口说,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就是说要警惕,谨慎些吧,外表最好是亲近他,内心最好是顺从他,可即使这样,也难免就没有祸患。尽管你很谦恭,但遇到具体问题,千万不可陷进去,与他同流合污,否则你就是为虎作伥。你心中的判断、取舍、抉择,这都是你的底牌,不可随便暴露,否则你就会处于危险地步。

庄子又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螳臂当车的故事,螳螂在大路上爬,爬入辙槽,怒举双臂,阻挡车轮来轧,自认为力量非常大。这就是犟头。再勇敢,再品质优秀,都是死亡的下场;而是喂老虎的故事,饲养员为什么不用活物喂虎?怕虎扑杀活物的时候又发怒,回归暴烈的天性。为什么不用整鸡整鸭喂虎,而要切成碎块再喂?怕虎啃整体的时候又发怒,恢复残酷的本能。虎有虎的饥饱,供膳必须守时。虎有虎的喜怒,疏导必须有术。虎与人不同类,没有共同语言,那为什么虎听饲养员的招呼,还向饲养员献媚呢?顺向辅导了嘛。那为什么虎又扑杀人呢?逆向触犯了嘛。方法对了就是顺向,方法错了就是逆向。这就是顺势。

要学会趋势。怎么样趋势呢?说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木匠路过齐国的曲辕,看见土地庙前一棵神木,是栎树,很大。树冠横撑,能荫蔽几千牛。材身粗巨,腰围百尺。因为他在土地庙旁边,所以拜神木的游客多如集市。平平常常的一棵树是因为高大就受人膜拜吗,显然不是,是因为他守着土地庙,所以拜神木的游客多如集市。我们在社会上有时也需要狐假虎威,学会趋势,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常言道宰相门前三品官,你在宰相府看大门也是三品官。

庄子提出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正女身”、“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是我们处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