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温里祛寒中药?凡是能够温里祛寒,用于解除体内寒证或治疗里寒证候的中药统称为温里祛寒中药。也称温里中药或祛寒中药。主要适用于治疗里寒证。一是治疗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出现的四肢发冷、怕冷、呕逆、泻痢、脘腹胀痛且喜温喜按、食欲不振等症状,治则宜温中祛寒。二是治疗心肾阳虚、阴寒内生而出现的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四肢厥冷、脉微细绝等症状,治则宜回阳救逆。
使用温里祛寒中药注意事项:
1、要据临床症状辩证论治,合理选用、适当配伍;
2、外寒内侵表证未解者,宜配辛温解表中药;寒凝气滞宜配行气中药;
3、本类中药药性多辛温燥烈,易助火伤阴、故属阴虚血虚有热者忌用或慎用;
4、某此温里祛寒中药应控制用法用量。
5、本类中药有一部分是药食两用之品,常家用于卤制品的原料或香料。如胡椒、花椒、公丁香、小茴香、大茴香、桂皮、香叶等。
【温里祛寒中药】
1、附子大热,归心肾脾,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
2、川乌辛温,归心肝脾,温经止痛、祛风除湿,大毒有忌。
3、草乌辛热,归心肝脾,温经止痛、祛风除湿,大毒有忌。
4、肉桂大热,肾脾膀胱,温中助阳,散寒止痛、温肾通脉;
5、干姜辛热,心脾胃肺,温中回阳,温肺化饮,温经止血;
6、吴萸辛温,肝脾胃肾,温中散寒,温肝止痛、降逆止呕。
7、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温胃暖宫。
8、红蔻辛温,归脾肺经,散寒止痛,温中燥湿,消食醒脾。
9、花椒辛温,归脾肺肾,温中止痛,壮阳除湿,杀虫止痒。
10、胡椒辛温,归胃大肠,温中散寒,开胃止痛,下气消痰。
11、荜茇辛热,归脾胃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外治牙痛。
12、毕澄茄温,归脾肾胃,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降逆止呕。
13、丁香辛温,归脾胃肾,温中散寒,温肾助阳,降逆止呕。
14、小茴辛温,肝脾胃肾,祛寒止痛,理气和胃,药食两用。
15、大茴辛温,归脾肾经,温阳散寒,理气止痛,药食两用。
16、香叶辛温,归肺肝经,温中祛寒,理气止痛,药食两用。
17、桂皮辛热,肾脾膀胱,温中散寒,温肾通脉,药食两用。
【注释】
1、附子:又称附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母根上的子块根。商品上由于炮制加工不同又有黑顺片和白附片之名,其气味厚重,药性大辛大热有毒,善走能通达十二经,外达表而除表之寒,内驱里之寒气,且补命门之真火,能回阳救逆,温肾而助阳,祛寒而止痛。为温里回阳之要药,用于亡阳证之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以及下元虚寒、宫冷腹痛等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等证。还用于温肾补阳用于肾阳不足证以及风寒湿痹证。回阳救逆宜生用,温肾助阳宜炮用,处方多以炮附子示意。由于有一定毒性,所以须先煎为好。
2、川乌:又叫川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入药。其味辛苦,其性温有大毒。与附子有类似的功效,但却强于附子,川乌去寒湿、通经络、除冷痹、消、肿痛、除心腹痞痛以及散寒、止痛、通行破积的力度都强于附子,所以临床用于阴寒内盛证和风湿痹症,配伍草乌特别适合于顽固的寒痹证。川乌毒性强应用时要要炮制品且要先煎入药。十八反中有“半蒌贝蔹芨攻乌”以及十九畏中有:“川乌草乌不顺犀”,就是说半夏、贝母、白蔹、白芨、犀角不与川乌同用。
3、草乌:又叫草乌头。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乌头、华乌头的母根入药。其味辛苦,其性热且大毒,功效同川乌但毒性比它更强,临床少用多外用或入膏丹剂中,其余注意同川乌。
附子、川乌与草乌的区别
另:附子、川乌和草乌均为有大毒之品,在煎煮附子、川乌和草乌时,均应先煎至少0.5~1个小时,其煎熬时间的长短以口尝时舌头无麻感为度,饭后分2~3次服用,日1剂,大剂量者一般连服超过20剂,中病即止,以防毒性蓄积。若在服用过程中唇舌出现麻热感则为早期轻度中毒现象,停服药物即可自行缓解。在使用附子、川乌和草乌时应疾病对证、以验配伍、量小渐增、久煎频服。
4、肉桂:又称官桂。为樟科植物树皮入药。其味辛苦纯厚,其性大热,入肾脾心肝经,入肾能峻补命门,益火之源可消阴翳,能引火入元之功,为温补肾阳之要药。用于肾阳不足证和脾阳不振证。因其大热可散寒并温通经脉而止痛,临床用于虚寒性的胃脘腹痛证以及痛经、宫冷不孕等。还可用于膀胱气化不利的小便不利。挥发油含量高所以多锉末冲服或后下入药,肉桂分进口和国产两种,不同部位还有桂皮、桂丁、桂枝等中药入药。十九畏中有:“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使相欺”。药师歌诀为证:“官桂大热入肾脾,温中助阳消阴翳,引火归元驱寒痛,肾阳脾阳皆可益。”
肉桂
6、吴萸:又叫吴茱萸,吴芋。为芸香科植物果实入药。其味辛苦,其性温,香而燥,入肝胆胃肾经,为肝经之主药,它温中焦脾胃,祛寒散冷温肝而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寒疝疼痛、厥阴头痛、胃痛、痛经以及肝气郁滞或肝郁乘脾的疼痛,还可降逆止呕而治肝热犯胃或中焦虚寒至肝气上逆的呕吐酸水等。本品用量宜少入汤剂1-3克,过量则可引起视力障碍和错觉。阴虚火旺者忌用,孕妇慎用。
吴茱萸
7、良姜:又称高良姜。姜科植物根茎入药,其味辛,其性热。入脾胃经,具温中散寒、温脾暖胃、祛寒止痛、温中止呕之功,可除一切冷物伤胃,为脾胃寒冷诸证的要药。可治胃寒疼痛、疝痛、脾胃虚寒泄泻腹痛、冷食滞留脾胃呕吐清水等症。肝胃火逆的呕吐、胃痛者忌用。
8、红蔻:又叫红豆蔻。其性味辛温,为姜科植物红豆蔻的果实入药,它散寒而止痛,温中而消食,燥湿而醒脾。《本草纲目》载其:“治噎膈反胃,虚疟寒胀,燥湿散寒。”李东垣称其为脾胃常用之中药,《本草拾遗》则载其:治肠虚水泻,心腹绞痛,霍乱,呕吐酸水,解酒毒。
红豆蔻
12、毕澄茄:又称山苍子、山鸡椒。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果实入药。见桃花岛陈药师今日头条的文章:山苍子——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天然礼品。
13、丁香:又叫公丁香,丁香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入药。其成熟的果实称母丁香。其味辛香芳烈,其性温。具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能上达肺经而泄肺降气,中暖脾胃而宣中辟秽,下及肝肾而导气逆,是温中降逆的要药,也是治胃寒呃逆的良药,临床用于胃寒呃逆证、肾阳不足证、奔豚气、阴冷、阳痿等。同时它也是一味药食两用的材料,用于调味品制作。
公丁香与母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