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尽千峰皆不是,回首只看三角山。
这些年逢山问寺、过岭寻僧,踏过了千峰万壑,厌倦了那摩肩接踵挤挤挨挨的山道,厌倦了九曲溪旁沐足濯头嬉笑喧哗的游客,最想去的还是风日流碧、鸟鸣林幽的山水间。
山清水秀人悠然,三角山就是这样一座值得脚步踏入的山岭。
如何证明这座山值得来过,我想云海、松林、竹海、清溪就是最有力的证词。

原山
浠水东北境莽莽苍苍的是像一条苍茫的巨龙盘踞在鄂豫皖三省之间的大别山,龙身南探向长江,摆出一副苍龙饮涧的雄姿,到了浠水境内,龙身骤然回缩,于是就有了世上的三角山。
古人尚朴,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天然朴素;今人尚巧,称山必说巍巍高山,称水比说洋洋流水,矫揉造作之气,让人面目可憎。
三角山,不是三角形的山,而是三峰耸立,像三只黄牛角探向苍穹。从它这乡土气息的名字,就可以探寻出它朴素的出身。如果命名者是个文人,一定会用他们文房中常用的笔架取名叫更加文艺的笔架山。感谢此山的籍籍无名,让这座山保留了粗朴无文的本色。

三角山有非常好的山路可以盘旋上山,这条山路曲折蜿蜒,也是世上最幽静的山路,一路上绝少有车和行人,跃上葱茏四百旋间,偶有乡村星缀其间,良田美竹松柏间,冒出农居尖尖的屋檐,鸡犬之声相闻,牛尿骚味和草木香气混合,这就是自然的气息。
慢慢走在山道上,只觉山高路远、雾深露重,乡民们的牛只都散放在田野中,几乎每头牛脖项下挂着一只铜铃,这就是最原始的GPS定位系统,踩着深深的云雾,循着铃声就可以找到各家的牛。走在山道间,清风絮语,牛铃声时远时近,随处是喧哗的溪流和回荡山谷的布谷鸟叫声,可以洗耳!
药山
浠水是香草的王国,是蕲艾、蕲竹的原乡,而香草的精华处就在三角山,山中放眼望去,百草千花,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药王谷。各种植物争荣竞秀,好一派繁华也!
翻过三角山就是李时珍的故乡蕲春,沿着山路一路上行,两边都是形形色色的草木,可以叫出名字的比如虎尾草、刺儿菜、夏枯草等等,都是《本草纲目》中常见的药草。李时珍能够成为中国的“药圣”,一定也没少踏进这座离自己最近的药山吧!
135编辑器
你也会明白,一个乡村医士,不去江湖游方挣钱养家糊口,为什么二十七年乐此不疲在这山间辨识药草,宁愿穴居岩处、餐风饮露,辛辛苦苦地做田野调查,而不像个养尊处优的读书人那样,皓首穷经沉埋在古代文献里,编著自己想要的《本草纲目》。
因为他明白,这部书不在摆满古书的书架上,而是在深山幽谷间,那里才是他的归宿和乐趣。他的灵魂如果住在人世里,就枯萎了!

△清凉海似的三角山石径
我觉得这就是行山走水的乐趣所在。空山不见人,满眼花草树木都是你熟识的,举目都是亲旧故人,这时你才明白,你在其间逗留越久,你越厌倦山外的红尘人世。
为尘世所困的朋友们,就应该多入深山。在林木鸟兽和花草之间,在广袤无际的清风浓云之中……
史山
上山后到达三角山庄时,有两条岔路,左边通向棋盘石,右边通向紫云禅寺。棋盘石所在位置是游客相对集中的地方,有上山缆车,而真正想体会三角山爬山之乐,从紫云禅寺旁的竹林小径上去最为享受。
三角山庄

沿着茂密的竹林曲折上行,能看到一块布满青苔的巨石,在竹荫笼罩下像一块年代久远的青铜甲胄。这块石头是明朝武将熊文灿进剿盘踞三角山地区张献忠部队的歇脚处,因此被称为“卸甲石”。
熊文灿卸甲石
明朝史是一部浠水人的庙堂史。当时文有姚明恭,内阁首相;武有熊文灿,在辽东他和努尔哈赤战场对垒,在海上成功招降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鄂西北群山中又逼得张献忠纳旗请降。
可惜贤臣难遇明主,他碰到了对臣子疑心重重的崇祯帝。当张献忠再举反旗,招安张献忠的熊文灿,就成了朝廷问责的对象,被斩首处死。名将凋落,大明江山的长城垮了。
浠水民间传说,当时士绅感于其枉死,凑了三十六斤黄金铸了一个金头将他安葬,他的家族为防止盗墓,特地在浠水设立三十六处疑冢。这场葬礼的豪华排场让人震惊,浠水很多老人至今还记得“死了熊文灿,天下去一半”这个故事。
神山
沿着卸甲石不断向上攀爬,慢慢地,你就感觉云气向山精木怪的触手一样,渐渐地爬出深林,向静寂的石径侵袭而来,人走在一片静寂当中,云气在松树上的针叶上又凝成水滴滴下来,树林荫翳,云雾缭绕,空气中的含水量高,整个人像泡在一片清凉海当中,很容易就把爬山的燥热镇压下去,因此爬起来根本不吃力。一口气爬到主峰的卧仙石,这时才发觉山顶的云雾已经没有山腰那么浓厚,顶峰几百年的松树缝隙之间露出湛湛青天,和雪白的云朵、黝黑的松影一起,构成最和谐的画图,景致奇观不亚于在庐山、黄山顶上。

三角山上云雾太厚,很难俯瞰山下景致,从山巅下来之后到达缆车上山终点站,这里才俯瞰群峰、领略溪壑之美的绝佳地方。白茫茫的天空,云气像淡墨泼洒,云缝中露出的金色阳光照耀山下的绿林和村舍,格外娇媚可爱。辛弃疾有句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说的就是这样的景色吧。
三角山的西北面是浠水最大的白莲河水库,白莲河日夜蒸腾,为三角山施云造雾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浓云和幽林,是山精木怪的家园。这时候你就会想起小时候看《西游记》中形形色色的妖精现身时候的场景,一种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就油然而生。
谈起《西游记》,就会联想起作者吴承恩。明朝时候荆王的王府和封地就在三角山下的蕲春,吴承恩在荆王府做过相当于亲王家庭教师的“纪善”官职。三角山是他的常游之地。登仙径上去后,有一座二层亭阁,名叫“望书亭”,据说荆王为了资助他出版《西游记》,特地把这里的山林赐给他。有了荆王这个慷慨的文化赞助人,才有了陪伴了几十代人童年的《西游记》,才知道西游记里面的仙山幽台、神仙鬼怪,有多少是吴承恩在凝望这片云山时的思索中迸出。
砦山
继续下山,会见到一处巨石垒成的长墙。这种建筑在被称为“砦”,古代每逢战乱的时候,豪强地主会依山筑起石头围墙,以拒敌防守、守护乡邻。在湖北黄冈大别山地区,这样的山砦很多,号称“蕲黄四十八砦”,三角山砦就是其中之一。
浠水所在地号称吴头楚尾,在中国陷入分裂的时候,这里就成为军事力量拉锯战的地方。从春秋战国吴楚争霸、南北朝北魏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相争、南宋和金朝隔淮水对峙、元末红巾军大起义、明末张献忠暴动、清朝太平天国战争到离我们不远的抗战和内战,三角山已经被战争锤炼成百战之地,这些石头长围就是一段段战火烽烟的历史见证。

三角山古砦
这段石围箍成的三角山砦固若金汤,也像城池那样分为东西南北四门。山砦兴盛的时候里面有粮屯、有学校,与平原上的城池并没有太大区别。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蕲太英浠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新四军曾在这里设置过医院和被服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也是从这里发起高山铺战斗,撕开解放战争序幕。当年刘邓大军首长之一的刘伯承就在东门处拄杖远眺,侦察地形,一位随军摄影师拍下照片,从此成为历史永恒的影像。
奇山
三角山多奇石。下山时候,触目所见巨石森森。其中有一块巨石,过去新四军打游击时,在石头下围起石墙,开出门户,将它变成一座房子。湖北省老省长张体学担任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政委时,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新四军41团、42团坚持抗战、对抗强敌。建国后,他题名“革命洞”,让这处无名大石从此在历史中找到了位置。
另外还有两块值得一看的巨石。一块形同蟾蜍望天,名叫“青蚨石”。青蚨母子相依,古代传说将铜钱分别涂上青蚨母子的血,然后把子钱留在家里,母钱拿出去买东西,买完东西回来后,到了晚上,母钱就会自动飞回到子钱身边;另外还有一块大石,如同被人丢弃在山林中的棺材,因此被称为“棺材石”,棺材虽然是逝者的装殓物,但因为它的名字有“升官发财”的寓意,所以被人看作吉祥物,很多人喜欢这块石头。清朝时期浠水唯一的状元陈沆,据说经常摩玩此石,后来果然金榜题名,成就佳话。



三角山奇石
但对生活在繁嚣都市里的人来说,旅游已经不再是见过世面的证明,而是在自然中重新找回自己心灵的安静。在大别山群峰当中,三角山都是默默无闻的一角。但这默默无闻的一角,每一片山林、每一寸土地,都是能安静那些烦躁灵魂的佳处。


春花冬雪夏云秋林,三角山四季景色幻变多姿
我们要感谢三角山的籍籍无名。正因为它没有名气,游客稀少,所以能给人超级的旅游体验。这里的山路只有松杉的清香,没有游客的汗臭;这里只有鸟声风语,没有大呼小叫的喧嚣。
你会感觉整座山都是你的,所有的树木花草都为你芳香,所有的鸟语虫鸣都为你歌唱。这时候,就会想起现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到三角山说过的一段话:有人说大别山风光很好,与庐山比不相上下,我抽个星期天专门到黄冈浠水的三角山去看了一下,确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