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简介分享

时间:2024-12-18 09:56:22

大同景点(上):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北岳恒山、大同长城

大同市[dà tóng shì]简介: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云州,山西省辖地级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全市下辖4个区、6个县。大同地处华北地区、晋北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黄土高原东北,是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长城与内蒙古乌兰察布接壤,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代国南都、北魏首都,辽、金、元初陪都,境内古迹众多,包括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北岳恒山、大同长城、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九龙壁。



云冈石窟

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武州山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460-494)。[1]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3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2]新中国成立后,设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今云冈石窟研究院)。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同古城

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北魏、唐、辽、金旧城基础上对其进行增筑,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

2008年,大同市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巍峨壮美的古城墙,碧波荡漾的护城河,美丽惬意的带状公园,与古城内古韵悠长、风格迥异的寺庙教堂、阁楼牌坊、四合院落交相辉映,大同古城“北魏帝都、明清重镇”辉煌再现。





北岳恒山

恒山,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1],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广义的恒山,或称恒山山脉,是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间一系列山峰的总称,大致西南-东北走向延伸,东西长近300公里左右,南北宽80公里左右,最高峰为山阴县、应县边界处的馒头山,海拔2426米。

恒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山间河谷处的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

自明代,被列为北岳,清初,北岳国家祭祀也逐渐由河北曲阳移至浑源恒山,五岳文化融入恒山文化中。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始兴盛,成为主流全真派圣地。

恒山山脉也是山西省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是山西省东北部煤、铁等的主产区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华严寺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

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同长城

大同自古就是南方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割线,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长城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有长城遗迹,包括有: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隋长城、金长城、明长城、清长城。2009年公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中,大同市境内明代长城343.149千米,其中浑源县80.309千米,广灵县0.08千米,灵丘县4.298千米,天镇县62.213千米,阳高县49.098千米,左云县37.489千米,新荣区109.662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