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图区域划分(山西位于黄河以东,为什么不叫河东省?)

时间:2024-12-09 10:27:34

古人划分地界,多以江河为界。比如长江进入安徽省后大致向北流去,就分出东岸和西岸,古人就把长江东岸称为江东,西岸称为江西(主要是今安徽省长江西岸地区,与今江西省无关)。

山西省在太行山以西,这是山西省名的来历。但山西的西边是黄河,为何不称为河东省呢?其实山西称为河东,也有上千年的历史。

春秋初期,河东的范围大致是黄河、吕梁山、太行山之间的区域(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土地平坦,诸侯密集,人口众多。春秋时晋国统一河东,雄霸太行山,成为春秋霸主。河东是晋国的核心地带,是晋国最好的一个地块。晋国的新老国都绛都、曲沃等都在这里。

晋国的地盘,包括今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其中河东(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和太原(太原盆地)是最好的两块地。

春秋末年三家分晋,魏国的都城安邑、韩国的都城平阳都位于河东郡,而赵国的都城晋阳(今太原)位于太原郡。战国时赵魏韩相继向东迁都,河东是魏国的一个郡,太原是赵国的一个郡,这两个概念并存。

公元前290年,秦国历经多次战争,全取魏国的河东郡。

秦统一后,今山西省境内设五个郡,晋北的雁门郡和代郡、晋中的太原郡、晋东南的上党郡、晋西南的河东郡。

汉初代王刘恒从太原郡南下,经河东郡西渡黄河,进入关中夺位,是为汉文帝。

图-刘恒(汉文帝)南下夺位

汉朝十三州,河东郡属于司隶,与长安所在的京兆尹、洛阳所在的河南郡同在一州。而今山西省境内的其他地方,几乎都在并州,分别是:太原郡、上党郡、定襄郡、雁门郡、代郡。河东的位置靠近长安和洛阳,它是司隶的一个郡。并州是十三州之一,其核心是太原。在汉朝,河东与太原,是两个可以并称的概念。东汉末年的关羽关云长,万军之中摧锋斩将,勇冠三国,自称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盐湖解州镇)。而捧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用连环计杀董卓的司徒王允,是太原祁人(今山西晋中祁县)。

三家归晋,西晋沿用曹魏的区划,将河东地区的平原郡和河东郡划入都城洛阳所在的司州,今山西的其他地方划入并州。

南北朝时期,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是为魏道武帝,史称“北魏”。今山西除河东与太原外,有了第三中心。北魏正是以平城为中心,灭夏国、北燕、北凉等,统一北方。

隋朝时,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改回西汉时的郡县两级,太原地区有太原郡和西河郡,河东地区有平阳郡、绛郡、河东郡,太原与河东仍然是并列的概念。

627年(唐贞观元年),太宗分天下为十道,河东道几乎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只比现在多了一个虢州(在黄河以南)。河东道得名非常简单:位于黄河以东,故名。此时的河东道,把河东和太原融合在一起了,太原府是河东道的下级单位。

唐朝的河东节度使,治所在太原府(山西太原),兵力五万五千人,是天下重镇。

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中间三个王朝都发迹于河东。

北宋初期设十三路,其中河东路与现在的山西省的轮廓非常接近。南宋失去了太行山脉,金朝将河东路分为三部分,以大同府为中心的西京路,以太原府为中心的河东北路,以平阳府(临汾)为中心的河东南路。

元朝设十个行省,中书省下面的河东山西道,大致范围就是今山西省,只是多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把“河东”和“山西”这两个体现山西省地理特征的地名揉合在一起。

明朝的一级行政区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轮廓与今山西省几乎一样,去掉了河东字样。

总的来说,从春秋到隋朝,河东与太原的概念是并存的。从唐朝到元朝,河东与太原融合在一起,太原属于河东。从明朝到现在,河东改称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