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把时间拨回 2012 年,在 iPhone 5 发布之前,当时的 iPhone 4S 使用的是 iPod 时代继承下来的 30-Pin 接口。作为一个 03 年发布的私有接口,Apple 30-Pin 集充电、数据传输、音频输出、视频输出等功能于一身,作为对比,当时 USB 组织推广的 USB 接口只能实现充电和数据传输功能,甚至连 Micro-USB 也还未能普及。所以当时的趋势是私有接口更倾向于实现更多元的功能,同时代的三星 30-Pin、索尼 22-Pin 都是致力于此。当然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那就是接口体积会非常大,当 Apple 想做出史上最轻的 iPhone 时,过于臃肿的 30-Pin 接口就必须被舍弃。
于是在 iPhone 5 的发布会上,Apple 推出了新一代的私有接口,也就是今天的 Lightning。和过去的 30-Pin 接口以及同时期的 Micro-USB 相比,全新的 Lightning 接口是那么的先进。不仅体积比 30-Pin 缩小了 80%,还具备正反插功能。它的设计上也很有特点,双面 8-Pin 触点与端子处于同一平面,避免了积灰影响,尤其是它的实心端子具备极高的结构强度,基本不可能因压力而产生形变。与之对应,它的母口(也就是 iPhone 上的接口)触点是在上下一侧,并不是类似 Micro-USB 置于舌片上,同时固定弹簧是在母口左右两侧,公口(Lightning 数据线一侧)端子上只有两侧凹陷,这样的设计避免了频繁插拔对接口的损坏,也带来了更舒服的插拔体验,基本很少会因为对不准接口而导致插入失败。
当然 Lightning 也有它的不足,首先是为了更小的体积,它舍弃了之前 30-Pin 接口上的多种功能,端子本身只能实现充电和数据传输,想要扩展其他功能,就需要接 Apple 的各种转接设备。触点外置的设计也带来了相对更高的短路风险,早期镀金时期就存在易腐蚀导致无法充电的缺陷,后面改为镀铑钌(也就是现在常见的银色触点)才解决这一问题。最为重要的一点是,Lightning 是基于 USB2.0 的标准设计的,所以它的功能上限不足,例如在这十年间,Lightning 线缆的最大电压上限是 15V、最大电流则是 3A,并且虽然线缆端子是双面共 16-Pin 触点,但实际上 iPhone 母口只有一侧有 8-Pin 触点,另一侧其实是空的,这也导致几乎所有使用 Lightning 的设备只能达到 USB2.0 的传输速率。
为什么要说几乎所有呢?因为其实 Apple 曾经推出过母口拥有双面 16-Pin 触点的设备,那就是早期使用 Lightning 接口的 iPad Pro。通过使用 Apple 官方的转接器(如 Lightning 转 SD 卡),就可以实现 USB3.0 的传输速率,同时它也创下了 Lightning 设备最高的充电功率,大约为 30W。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Lightning 接口的上限是非常有限的,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 USB3.0 和超百瓦快充,要在它上面实现,无异于重新设计一遍接口。所以 Apple 对它的定义,一直是限于便携式非专业设备使用,它的竞争对手是老旧的 30-Pin 和 Micro-USB,而非雷电 2、Mini DisplayPort。
但让 Apple 意想不到的是,在 Lightning 发布的两年后,USB-C 出现了。作为一个 24-Pin 触点的接口,它不仅吸收了 Lightning 可正反插的优点,还进一步采用了双头 USB-C 设计,可以实现双向传输,并且在不追求极致小体积的情况下,实现了更高的功能上限。作为 USB 组织自己推行的接口标准,它自然考虑到了对高速率 USB 协议的支持,不仅在当时可以支持 USB3.0,现在也已经支持最新的 USB4 标准。并且作为 USB-IF 统一充电规范的载体,其在设计时便支持 PD 100W 的充电功率,今天更是扩展到 240W 之高。凭借优秀的设计与功能上限,它也成为了雷电 3、雷电 4 协议的物理载体,还兼容 DP 视频传输协议。可以说,在功能上 USB-C 是远远强于 Lightning 的。
而 Bug 的地方在于,一个如此强大的接口它居然不止可以用在专业设备上,还可以用在如手机、平板等便携设备上。2014 年发布的诺基亚 N1 平板是首个使用 USB-C 接口的设备,2015 年乐视手机也率先用上了 USB-C,而首个使用 USB-C 的笔记本电脑,不是别人,就是 Apple 自己的 New MacBook。因为 Apple 自己本身就是雷电协议的设计者和 USB-IF 组织的成员,所以在专业设备上使用 USB-C 它反倒是走在前头的。不仅率先推出了全 USB-C 口的 MacBook Pro,在发现将 Lightning 用于 iPad Pro 实现 USB3.0 并不成功后,在 2018 年的 iPad Pro 上,Apple 便转为使用 USB-C。
可我们都知道,在各家的手机、耳机以及各种便携数码设备都开始用上 USB-C 时,iPhone 却一直坚持着 Lightning 接口,并没有如 iPad 那样快速转向 USB-C。落后的 Lightning 接口,它的数据传输速率被限制在 USB2.0,自从小米 13 Ultra 用上 USB3.0 后,iPhone 就是旗舰手机中唯一的只有 USB2.0 的品牌了。充电功率也被限制在 30W 以下,同时视频输出、读取外部设备等功能也需要外接转接器实现。
最糟糕的是,作为一个私有接口,它的通用性并不好,需要一条专门的 Lightning 数据线,并且自从 Apple 用上所谓新的环保材料后,官方的 C to Lightning 线的胶皮就非常脆弱,极易磨损。在没有内置下拉电阻的情况下,C to Lightning 线缆即使空载也会通电,对于多口充电器会占用一个功率输出,长期接触皮肤下也会有触电的可能。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官方 Lightning 线非常贵,即使是第三方 MFi 认证线,也比同规格的 USB-C 数据线贵上不少。最终就是 Lightning 接口极大拖了 iPhone 的后腿,导致用户苦 Lightning 久矣。
当然 Apple 迟迟不给 iPhone 换上 USB-C 接口,也有它自己的考量。首先自然是私有接口能给 Apple 带来巨大的利润,其次是 Apple 能够自己主导接口的标准,不论是自己生产,还是以认证的方式授权第三方生产,它都能形成自己旗下销量最大的产品的护城河,把控它的配件质量。作为对比,USB-C 其实并没有这样统一的质量把控。所以 Apple 自己对于改变 iPhone 上接口的期待,应该是类似 iPhone 7 上取消 3.5mm 耳机那样,直接进入全无线的时代。